2015年十一月13日巴黎歷經ISIS恐怖攻擊,緊接著今年三月22ISIS再次攻擊布魯塞爾,機場與地鐵大受影響,整個國家進入最高警戒狀態。但也因此,比利時突然間受到國際媒體的高度關注。巴黎與布魯塞爾政府間的軍事機密關係也瞬間升溫。

12003230_902686323183883_5244933002792141264_n.jpg布魯塞爾恐攻後,網上網路上的流傳圖(法國在台協會)

    比利時(法語:Belgique),歐盟創始國之一,與荷蘭、德國、盧森堡、法國接壤,四面環敵與交通樞紐的優勢,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。首都布魯塞爾(法語:Bruxelles),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各大組織的總部所在地,被譽為歐洲首都』。這樣的象徵性地位,讓比利時一向以和平著稱。但不為人知的是比國表面和平,事實上卻卻暗潮洶湧。

    現今法國上法國大區(法語:Hautes-de-France)與比利時西部接壤的區域,在中古世紀稱為法蘭德斯(法語:Flandre)。十一世紀中葉,隨著西歐商業逐漸復甦,法蘭德斯成為西歐的紡織中心,不只擁有高經濟收入,也是各國垂涎的對象,重要性日增。這塊區域在歷史上先後成為查理曼帝國、神聖羅馬帝國、西班牙屬尼德蘭、奧地利屬尼德蘭、法蘭西第一帝國、荷蘭聯合王國等之領土,直到1939年倫敦條約後才正式從荷蘭聯合王國中獨立,並獲中立國地位,成立比利時王國。複雜的歷史背景,也造政治、語言、文化等的多元性。

    比利時依照官方語言分為三個社群:法語社群(Communauté française)、佛萊芒語社群(Communauté flamande)與德語社群(Communauté germanophone);另外又依照行政區劃分為三大區:瓦隆大區(法語:Région Wallonie)、佛萊芒大區(法語:Région Flamande)、布魯塞爾首都大區(法語:Région Bruxelles-Capitale)。看下圖就知道社群與區劃的差別。社群的指的是文化語言區域;而大區則是行政、政治與經濟上的區劃。

未命名.png未命名2.png(來源:維基百科) 

    法語社群與瓦隆大區兩區幾乎重疊,顧名思義此區的人多以法語為主,占全國想獨立或併入法國的呼聲不在少數。另外,瓦隆大區還包含了少數的德語社群。

    德語社群位在瓦隆大區裡,占全國的0.4%。也因為靠近德國的關係,這邊的人民政治裡場也較偏向德國。

    佛萊芒語社群與佛蘭芒大區完全重疊。佛萊芒語其實就是指比利時荷蘭語,占全國的60%。而佛萊芒大區是比利時經濟最好的一區,不想因南部的瓦隆大區的經濟低迷而成為全國負擔,主張脫離而獨立的呼聲非常高。

    布魯塞爾首都大區則是首都所在地,而特別獨立出來成立大區。本區僅會法語的人口占38%、雙語人口占了23%、僅會荷語的人口則為5%。法語人口為該大區多數的原因要追溯到近代史,佛萊芒大區包圍該大區,荷語人口也居多,但在19世紀時法語一直是上流社會的優勢語言,且該國獨立初期僅以法語為該國官方語言,使得首都大區的人為了致富或流往上流社會,法語人口激增,超越荷語人口,時至今日法語人口仍然為多數。布魯塞爾首都大區細分為19區,其中布魯塞爾市(法語:Ville de Bruxelles)才是真正憲法實質上的首都』。

P1070118.JPG布魯塞爾大廣場(摩大拍攝)

IMG_5024.jpg尿尿小童(摩大拍攝)

    這次布魯塞爾恐怖攻擊的地點位在布魯塞爾國家機場(法語:Aéroport de Bruxelles-National)以及馬爾貝克地鐵站(法語:Maelbeek)。去年巴黎恐攻後,已有媒體與政要預測布魯塞爾可能是恐攻的目標,因為巴黎恐攻主嫌就藏匿在布魯塞爾首都大區的莫倫貝克聖約翰(法語:Molenbeek-Saint-Jean)。事發當時巴黎與布魯塞爾都配置大批軍力維持治安,警戒不斷升高。然而就在主嫌落網四天後,布魯塞爾立即發生恐攻,全國正式進入最高警戒。不少人認為這是ISIS的報復性行動,也驗證了之前的預測。莫倫貝克聖約翰聚集了大批的北非與阿拉伯移民,由於宗教及種族背景,教育程度相較為低,治安也較差,再加上先後兩次恐攻,即使該區多數居民與ISIS的立場不同,也被貼上聖戰士溫床的標籤。

12052651_10153523224214639_1258583412875857182_o.jpg(巴黎鐵塔點上比利時國旗三色,來源:巴黎官方臉書)

    如前面所述,比利時表面和平,事實上卻暗潮洶湧。各種複雜因素,各方立場不一、語言不同、文化更迥異,加上外來移民問題,政府也無力有效解決。2010年到2011年發生長達18個月的無政府狀態,創下世界紀錄』,原因就是南北政黨無法達成協議籌組政府。北方的佛萊芒政黨一向強烈主張獨立;南方的瓦隆政黨也做好分裂後準備併入法國成為新領土的打算。正是這樣鬆散的民族意識以及政府管理,各方各自為政,莫倫貝克聖約翰也悄悄地聚集大量穆斯林,成為恐怖份子溫床,造就了這兩次歐洲恐怖攻擊的罪魁禍首。

    歷史的背景,法國與比利時關係密切,也都是法語圈國際組織(法語: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Francophonie)的成員,共同推廣法語文化,也是歐陸主要的法語使用國家,媒體也常用兄弟來稱兩國,甚至也常聽到互相取笑的笑話。但當發生恐怖攻擊時,兩國也快速團結,共同打擊非法恐攻。

    莫倫貝克聖約翰的臭名是比利時長期政府管理失敗的產物,然而追溯到歷史背景,比利時過去的政權更迭都是歐洲列強所造成的,法國也責無旁貸,更何況兩國首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都遭受恐怖攻擊。唇亡齒寒,法國必須協助比利時打擊恐怖份子,而比利時也需要法國政府情報的合作,兩國不能沒有彼此,只能脣齒相依。

arrow
arrow

    波麗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